缺铁性贫血

为了避免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发病率,育婴师和妈妈需要了解缺铁性病血的症状、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以及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护理。

首先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是儿童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尤以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多不能确定发病日期,不少患儿因其他疾病就诊时才被发现患有本病。

1)症状临床主要特点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故又称为营养性小细胞性贫血。一般表现有:皮肤、砧膜逐渐苍白或苍黄,以口唇、口腔钻膜及甲床最为明显。易感疲乏无力,易烦躁哭闹或精神不振,不爱活动,食欲减退。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造血器官表现为:由于骨髓外造血反应,肝、脾、淋巴结常轻度肿大。年龄越小,病程越久、贫血越重,则肝脾肿大越明显。

其他症状和体征有:由于上皮损害可出现反甲,口腔砧膜及肛门发炎,舌乳头萎缩等。消化系统症状常有食欲低下,异食癖,时有呕吐或腹泻。呼吸、脉搏加快,心前区往往可听到收缩期杂音。贫血严重者可有心脏扩大,甚至并发心功能不全。

正常人体内铁的含量为每公斤体重35~60mg。其中65~70%存在于循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中,2530%为储存铁,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的形式存在于网状内皮系统(肝、脾、骨髓等),约5%存在于肌红蛋白及各种含铁的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等)中。在血浆中转运的铁仅占0.1%左右。人体需要的铁来源于食物和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释放的铁。

一般食物中所含的铁仅有510%能被吸收。植物中的铁盐吸收率低,而肉类的铁吸收率高。二价铁比三价铁容易吸收。维生素C、果糖、氨基酸以及胃液中的盐酸均有利于铁的吸收,而食物中的磷酸、草酸、植酸则有碍于铁的吸收。

正常婴幼儿每日损失的铁量极微,约1mg,主要由胆汁、尿液、汗液和脱落的钻膜细胞排出。但婴幼儿时期由于不断生长发育,故每日需自饮食中补充的铁量较成人多,约需1015mg/日。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当体内缺铁或铁的利用发生障碍时,因血红素的合成不足,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新生的红细胞中血红蛋白量不足。新生的红细胞体积变小,胞浆中血红蛋白含量减少,而形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严重缺铁时不仅发生贫血,也可引起体内含铁的酶类缺乏,致细胞呼吸发生障碍,影响组织器官的功能,临床上可发生胃肠道、循环、神经等系统的功能障碍。由于贫血,带氧不足,更使功能障碍加重。


2)原因(缺铁性贫血的原因)


体内储铁不足。胎儿期从母体所获得的铁以妊娠最后三个月为最多。正常足月新生儿体内储铁量约为250300mg(平均6070mg/kg)。储存铁及出生后红细胞破坏所释放的铁足够出生后34个月内造血之需。如储铁不足,则婴儿期易较早发生缺铁性贫血。母患严重缺铁性贫血、早产或双胎致婴儿出生体重过低,以及从胎儿循环中失血(如胎儿输血至母体或输血至另一同胞孪生胎儿),都是造成新生儿储铁减少的原因。出生后结扎脐带的时间延迟一些,并用手将脐带内血挤净,可使新生儿多得75mL血(约35mg铁)


铁的摄入量不足。饮食中铁的供给不足为导致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人奶和牛奶含铁量均低(<0.21mg/mL),不能满足婴儿所需,如单用奶类喂养又不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食,则易发生缺铁性贫血。食物中菠菜含铁虽较多,但吸收较差,大豆为植物中含铁较丰富且吸收率较高的食物,故可优先选用。肉类中铁的吸收率较高,而蛋类中铁的吸收率在动物类食物中较低。由于长期腹泻、消化道畸形、肠吸收不良等引起铁的吸收障碍时也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生长发育因素。随体重增长血容量相应增加,生长速度越快,铁的需要量相对越大,越易发生缺铁。婴儿至1岁时体重增至出生时的3倍,早产儿可增至56倍,故婴儿期尤其是早产儿最易发生缺铁性贫血。


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正常婴儿在生后两个月内由粪便排出的铁比由饮食中摄取的铁多,由皮肤损失的铁也相对较多。此外,由于肠息肉、梅克尔憩室、钩虫病等也可引起肠道失血。因失血1mL就相当于失铁0.5mg,故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小量失血都是发生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长期反复患感染性疾病,可因消耗增多而引起贫血。


3)预防和护理

①加强对孕母的卫生指导新生儿出生后的合理喂养指导,强调及时添加含铁较多的辅助食品,早防、早治消化、营养紊乱及感染性疾病,对早产凡及双胎儿2个月给予铁剂,正常体重儿4个月给予铁剂(元素铁0.81.5mg/kg,每周12次),对疾病恢复期患儿注意营养素的供给等。

一般疗法。对重症患儿加强护理,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保证充足睡眠、合理的饮食,及时给婴幼儿添加补充食品,根据婴幼儿的消化吸收能力,在膳食中注意补充一些含铁比较丰富的食品,多吃动物肝、血、瘦肉等。

病因疗法。仔细分析病因,加以根治。积极配合治疗,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用铁制剂。在多吃含铁丰富食品的同时,还应多吃一些酸性食物,如山碴片、维生素C等,这样可以促进铁的吸收。


关键字:解缺铁性病血的症状、缺铁性贫血的原因以及缺铁性贫血的预防与护理。
暂无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