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基本情绪情感表现:哭。


众所周知,婴儿出生就会哭。哭代表不愉快的情绪。研究发现,婴儿通过哭的表情和动作反映出来的情绪,很早就有所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进一步分化。第一周婴儿啼哭的原因,主要是饥饿、冷、裸体、疼痛、想睡眠,等等;第2、第3、第4周,又增加了很多原因,如中断喂奶、烦躁等。以后又出现了因成人离开或玩具被拿走等原因的啼哭。研究表明,婴儿的啼哭有不同的模式,母亲或其他看护人员正是根据这些不同的哭声来判别婴儿啼哭的原因,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

(1)正常的啼哭

婴儿正常的啼哭声抑扬顿挫,不剩耳,声音响亮,节奏感强,无泪液流出。每日累计啼哭时间可达2小时,每日4~5次,均无伴随症状,不影响饮食、睡眠及玩耍,每次哭时较短。

(2)饥饿的啼哭

饥饿的啼哭是有节奏的,是婴儿的基本哭声。啼哭时还伴随着闭眼、号叫、双脚紧蹬。出生第一个月时,有一半啼哭是由于饥渴引起的。到第6个月,这一类啼哭就下降为30%。对饥饿的啼哭,只要马上给婴儿喂奶,哭声就能戛然而止。

(3)尿湿性啼哭

尿湿性啼哭常在吃完奶或睡醒后,啼哭强度较轻,无泪,哭的同时,两腿蹬被,有时边哭边活动小屁股。对尿湿性啼哭,需要检查下婴儿的尿布是否湿了,如果湿了只要为婴儿换上一块干净的尿布即可使婴儿的哭声终止。

(4)困倦性啼哭

困倦性啼哭一般很强烈,而且还略有颤抖和跳跃,一声声不耐烦地嚎叫。此时应尽快让婴儿的周边安静下来,或者将婴儿置于安静的房间内,轻轻拍拍他,自然会止哭,不久便安然入睡。

(5)温度不适性啼哭

温度不适性啼哭是指室温偏高或衣服被子太厚时,婴儿哭声较高,并且四肢乱蹬乱伸,伴有面部甚至全身出汗,自己蹬开被子后,哭闹即停止。父母可用手去摸摸婴儿的额头、脖子和耳朵等暴露在外面的部位,如果婴儿脖子和耳朵后面有汗,那表示太热了,如果这些地方很凉,且哭声低沉,哭时肢体少动,则温度太低,需要给婴儿添加衣被。

(6)其他原因引发的啼哭

另外,发怒的啼哭声音往往有点失真。疼痛的啼哭事先没有鸣咽,也没有缓慢哭泣,突然高声大哭,拉直了嗓门连哭数秒,接着是平静地呼气、再吸气,然后又呼气,由此引起一连串的叫声。恐惧和惊吓的啼笑突然发作,强烈而刺耳,伴有间隔间较短的号叫。招引别人注意的啼哭,从第三周开始出现。先是长时间哼哼唧唧,低沉单调,断断续续。如果没有人理他,就要大声哭起来。

在良好的护理条件下,婴儿随着年龄增长,哭的现象减少。这是由于,第一,婴儿对外界环境和成人的适应能力增强,周围成人,特别是初次当父母的成人,对婴儿的适应性逐渐改善,从而减少了婴儿的不愉快情绪。第二,婴儿逐渐学会用动作和语言来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不愉快情绪,这就取代了啼哭的表情。偶尔发生莫名其妙的蹄哭或其他不愉快现象,可能是发病的征兆。

关键字:婴幼儿哭的表现与应对
暂无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