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射原则
 1.无菌操作原则
 (1)操作环境;操作者;操作用物。
 (2)注射部位:常规消毒法或用棉签蘸安尔碘,以注射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形涂擦2遍,直径在5cm以上。
 2.查对制度
 (1)“三查七对”。
 (2)检查药物:混浊、沉淀、变色、变质,药物已过有效期,以及安瓿有裂痕等现象,不可应用。
 (3)查对药物有无配伍禁忌。
 3.消毒隔离制度
 (1)注射用物一人一套。
 (2)所有物品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一次性物品按规定分类处理。
 4.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药物的剂量、黏稠度、刺激性的强弱、注射部位。
 5.注射部位:无损伤、炎症、硬结、瘢痕、皮肤病。不损伤神经和血管,长期注射者经常更换注射部位。
 6.注射药液现用现配
 7.排尽空气
 8.进针角度和深度
 9.注药前检查回血
 10.减轻疼痛
 (1)分散注意力,取合适体位。
 (2)“两快一慢”。
 (3)注射刺激性强的药液,选择粗长针头,进针要深。同时注射多种药物时,应先注射刺激性较弱的。
(二)注射前准备
 药液抽吸法
 (1)安瓿
 1)轻弹安瓿。
 2)用75%乙醇棉签消毒安瓿颈部,用砂轮划锯痕,再次消毒。
 3)针尖斜面向下,伸入安瓿内的液面下吸药。
 (2)密封瓶
 注射器内抽吸与药液等量的空气并注入瓶内。
 (3)吸取结晶、粉剂、油剂、混悬剂等。
(三)各种注射法
 1.皮内注射法(ID)
 (1)目的及部位
 1)药物过敏试验:前臂掌侧下段。
 2)预防接种:上臂三角肌下缘。
 3)局部麻醉的先驱步骤。
 (2)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作药物过敏试验前,应详细询问用药史、过敏史,备0.1%盐酸肾上腺素。
 2)75%乙醇棉签消毒皮肤,忌用安尔碘。
 3)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
 4)针头斜面进入后放平,注入0.1ml,局部隆起,变白,毛孔显露。
 5)勿离开病室,20分钟后观察结果。
 6)拔针后勿按压、揉擦。
 7)对照试验:注入0.9%氯化钠溶液0.1ml。
2.皮下注射法(H)
 (1)目的
 1)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而需在一定时间内达到药效时采用。
 2)预防接种。
 3)局部麻醉用药。
 (2)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腹部、后背、大腿前侧及外侧。
 (3)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应用1ml注射器。
 2)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30°~40°角(不宜超过45°),刺入针梗的1/2~2/3。病人过瘦可捏起皮肤、减小进针角度。
 3)抽吸无回血,即可推药。
 4)快速拔针后按压片刻。
 5)长期注射,建立注射部位的使用计划,经常更换,轮流注射。
3.肌内注射法(IM/im)
 (1)目的
 (2)部位:最常用臀大肌,其次为臀中肌、臀小肌、股外侧肌、上臂三角肌。
 1)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①十字法:臀裂顶点,骼嵴最高点。
 ②连线法:髂前上棘和尾骨连线的外上1/3处。
 2)臀中肌、臀小肌注射定位法:
 ①示指尖和中指尖分别置于髂前上棘和髂嵴下缘处。
 ②髂前上棘外侧三横指处。
 3)股外侧肌注射定位法:在大腿中段外侧,取膝关节上10cm,髋关节下10cm处,约7.5cm宽的范围为注射部位。
 4)上臂三角肌注射定位法:为上臂外侧,自肩峰下2~3横指处。
(3)体位:
 1)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弯曲。
 2)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头偏向一侧。
 3)仰卧位:臀中肌、臀小肌注射时采用,常用于危重和不能自行翻身的病人。
 4)坐位
 (4)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1)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
 2)针头与注射部位呈90°角,深度约为针梗的2/3。
 3)抽吸无回血。
 4)需长期进行肌内注射的病人,注射部位交替使用。
 5)注意配伍禁忌。
4.静脉注射法(IV/iv)
 (1)目的
 1)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内注射时,需迅速产生药效。
 2)诊断性检查。
 3)输液或输血。
 4)静脉营养治疗。
 (2)部位:肘部的贵要静脉、正中静脉、头静脉,及腕部、手背、足背、踝部等处的浅静脉。
 (3)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如需长期静脉给药者,有计划地由远心端到近心端选择静脉。
 2)穿刺点上方约6cm处扎紧止血带,末端向上。
 3)使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见回血后进针少许。
 4)刺激性药物,先注入少量生理盐水,再注射药液,定期试抽回血。
 (4)静脉注射失败的常见原因
 1)针头未完全刺入静脉:抽吸有回血,皮肤隆起,疼痛。
 2)针头刺入较深:抽吸可有回血,疼痛,局部不一定隆起。
 3)针头刺入过深:抽吸无回血。
 4)针头刺入过浅:抽吸无回血。
 5.股静脉注射法
 (1)目的:抢救危重病人时,注入药物、加压输液和输血、采集血标本等。
 (2)定位方法:在股三角区,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连线的中点与股动脉相交,股动脉内侧0.5cm处。
 (3)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取仰卧位,下肢伸直略外展外旋。
 2)操作者消毒左手示指和中指或戴无菌手套,扪及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固定。
 3)针头与皮肤呈90°或45°角,在股动脉内侧0.5cm处刺入;回抽见暗红色血液,如为鲜红色,立即拔针,无菌纱布紧压5~10分钟。
 4)快速拔针后局部用无菌纱布加压止血3~5分钟。
 湘公网安备 43122502000117号
 湘公网安备 431225020001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