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法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补充营养,供给热能。
3.输入药物,控制感染、治疗疾病。
4.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5.输入脱水剂,降低颅内压。

二、常用溶液和作用
1.
晶体溶液
(1)葡萄糖溶液:供给水分和热能(5%、10%)。
(2)等渗电解质溶液:供给水分、电解质(0.9%氯化钠、5%葡萄糖氯化钠、复方氯化钠)。
(3)碱性溶液:纠正酸中毒,调节酸碱平衡(5%碳酸氢钠、11.2%乳酸钠溶液)。
(4)高渗溶液:
利尿脱水(20%甘露醇、25%山梨醇、25%~50%葡萄糖)。
2.
胶体溶液
(1)右旋糖酐:
①中分子右旋糖酐: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扩充血容量;
②低分子右旋糖酐: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
(2)代血浆:增加血浆渗透压及循环血量(羟乙基淀粉(706)、氧化聚明胶和聚维酮)。
(3)浓缩白蛋白注射液:提高胶体渗透压,补充蛋白质,减轻组织水肿。
(4)水解蛋白注射液:补充蛋白质,纠正低蛋白血症,促进组织修复。
3.静脉营养液
供给热能,维持正氮平衡,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复方氨基酸、脂肪乳剂)。

三、常用静脉输液法
1.
周围静脉输液法——密闭式输液法
(1)将填好的输液卡倒贴在输液瓶上。
(2)茂菲滴管内液面达1/3~2/3满。
(3)
穿刺点上方6cm处扎止血带。
(4)见回血再将针头平行进入少许,固定针柄,“三松”。
(5)调节滴速:一般
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
周围静脉输液法——静脉留置针输液法
(1)
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止血带。
(2)见回血后压低角度再进针少许,撤针芯将外套管送入静脉内,三松,待输液通畅后退出针芯。
(3)输液完毕,推注肝素盐水正压封管。
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查对制度。
2.保护静脉,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注意配伍禁忌。
4.输液前排尽空气,输液中防止液体流空,输液完及时拔针。
5.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药液。如需输刺激性大的药物,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再加药,输完再输入0.9%氯化钠溶液。
6.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7.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
8.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
最多不超过7天,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

3.颈外静脉插管输液法
(1)目的
1)需长期输液而周围静脉不易穿刺者。
2)测量中心静脉压。
3)长期滴注高浓度的、刺激性强的药物,或采用静脉营养疗法者。
(2)穿刺部位:
下颌角与锁骨上缘中点连线的上1/3处,颈外静脉外侧缘进针。
(3)操作要点
1)去枕平卧位,头部转向对侧,肩下垫小枕。
2)常规消毒皮肤,打开无菌穿刺包,戴无菌手套,铺好洞巾。
3)用1%普鲁卡因作局麻,用10ml注射器抽吸0.9%氯化钠溶液,以平针头连接硅胶管,并排尽空气备用。
4)穿刺前用刀片尖端刺破穿刺部位皮肤。
5)助手以手指按压颈静脉三角处,穿刺针与皮肤呈45°角进针,进入后改为25°角刺入,见回血后用左手按住针栓孔,右手持硅胶管快速由针孔插入约10cm,一边抽回血一边注入氯化钠溶液,退出穿刺针,接上输液器及肝素帽。
6)再次输液时,先检查导管是否在静脉内。
7)拔管时,接上注射器,边抽吸,边拔管。
注意事项
1.如硅胶管内有回血,立即用肝素液冲洗。
2.每天更换敷料,并用碘附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
3.拔管时,应注意动作轻柔,以免硅胶管折断。

四、输液速度的调节
1.
调节输液速度的原则
(1)一般
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对年老、体弱、婴幼儿、有心肺疾患的病人输入速度宜慢;对严重脱水、心肺功能良好的病人输液速度可适当加快。
(3)一般溶液输入速度可稍快;而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物等输入速度宜慢。
2.输液速度的计算
(1)
毎分钟滴速=[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滴/毫升)]÷输液所用时间(min)
(2)输液所用时间(h)=[液体的总量(ml)×滴系数(滴/毫升)]÷[每分钟滴数(滴/分)×60(min)]
3.
输液泵的使用
危重病人、心血管疾病病人的治疗及抢救等。
输入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等。

五、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

常见输液故障和处理.jpg 1.溶液不滴

2.茂菲滴管内液面过高
(1)将输液瓶取下并倾斜,使针头露出液面。
(2)夹闭滴管上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
3.茂菲滴管内液面过低
(1)夹闭滴管下端的输液管,用手挤压滴管。
(2)夹闭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打开调节孔。
4.茂菲滴管内液面自行下降
检查滴管上端输液管与茂菲滴管有无漏气或裂隙,必要时更换输液器。

六、输液微粒污染
1.
微粒直径多在1~15μm,少数在50~300μm。
2.输液微粒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堵塞血管。
(2)引起发热反应、静脉炎等输液反应。
(3)造成肉芽肿,易受微粒阻塞损害的有肺、脑、肝、肾。
3.微粒污染的来源
(1)药液生产过程中。
(2)盛放药液的容器不洁净。
(3)输液器不洁净。
(4)输液前准备工作中。

4.预防和消除微粒污染的措施
(1)保持输液环境中的空气净化:超净工作台、对病室空气消毒或安装空气净化装置。
(2)选用有过滤装置的输液器。
(3)对药液及包装严格查对。
(4)现用现配。
(5)严格无菌技术操作。
(6)选用工艺及技术先进厂家的制剂。
七、常见输液反应及护理
1.发热反应(最常见)
(1)临床表现:
输液后数分钟至1小时,发冷、寒战及发热
>>
轻者:38℃左右,停止输液数小时内恢复正常;
>>
重者:高达41℃,伴恶心、呕吐、头痛、脉速。
(2)原因:输入致热物质。
>>输液器灭菌不彻底或被污染,过期;
>>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消毒灭菌不彻底或过期、变质;
>>输液过程中未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等。
(3)护理措施
1)预防:查对制度、无菌操作原则。
2)轻者:减慢输液速度或停止输液;
重者:立即停止输液并联系医生。
3)密切观察。
4)对症处理:寒战则保暖;高热则物理降温。
5)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或激素治疗。
6)保留剩余药液及输液器以检测原因。

2.循环负荷过重(急性肺水肿)
(1)临床表现:
输液过程中,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
咯粉红色泡沫样痰,严重时痰液可由口鼻涌出,肺部可闻及湿啰音,心率快、心律不齐。
(2)原因:输液速度过快、过多。
(3)护理措施
1)预防:控制速度及量,心肺功能不良者、年老体弱者和婴幼儿慎重,密切观察。
2)发现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通知医生,紧急处理。
3)取
端坐位,两腿下垂
4)
高流量吸氧,增高肺泡内压力,减少肺泡内毛细血管渗出液,20%~30%乙醇湿化,减低肺泡内泡沫的表面张力。
5
)遵医嘱给扩血管药、平喘药、强心剂、利尿剂等。
6)必要时四肢轮流结扎:
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的止血带。当症状缓解后,再逐渐解除止血带。
7)心理护理。
3.静脉炎
(1)临床表现:沿静脉走向出现
条索状红线,局部发红、肿胀、灼热、疼痛,可伴畏寒、发热等。
(2)原因:
>>长期输入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
>>放置刺激性强的留置管,或导管放置时间过长;
>>输液过程中无菌操作不严,局部静脉感染;
(3)护理措施:
1)预防: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刺激性的药物,输液前应充分稀释,减慢输液速度;
>>有计划的使用静脉,经常更换输液部位;
>>选择无刺激或刺激性小的静脉留置针导管,留置时间不宜过长。
2)立即停止输液,
抬高患肢并制动,用95%乙醇或50%硫酸镁湿敷
3)用中药如意金黄散外敷。
4)超短波理疗。
5)合并感染时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4.空气栓塞
(1)临床表现:输液过程中,感觉胸部异常不适或胸骨后疼痛,随即出现呼吸困难、严重发绀,伴濒死感,
心前区听诊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心电图表现为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改变。
(2)原因:
>>输液前空气未排尽,导管连接不紧密或有裂隙;
>>连续输液时未及时添加药液或添加后未及时排尽空气;
>>加压输液、输血时无专人看守。
空气量少,经毛细血管吸收,损害较小;
空气量大,阻塞肺动脉入口,严重缺氧,甚至死亡。
(3)护理措施
1)预防:
>>输液前,检查输液器,排尽空气;
>>输液中,及时更换输液瓶/添加药液/拔针;
>>加压输液、输血,专人看守。
2)
立即停止输液,通知医生并抢救,取左侧卧位和头低足高位
3)高流量吸氧。
4)密切观察,及时处理。



关键字:静脉输液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