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
一、病因
1.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有:甲型肝炎和戊性肝炎(★)。
2.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的有: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及丁型肝炎(★)。
【理解巧记】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由粪—口传播,可流行爆发;乙型、丁型、丙型肝炎主要由体液和血液传播。
二、临床表现
1.急性黄疸型肝炎典型的临床表现(★★)
(1)黄疸前期:平均5~7天。表现为食欲减退、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和腹泻,同时还可有畏寒、发热、疲乏及全身不适等。甲型及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常有38℃以上的发热。乙型肝炎起病较缓慢,多无发热或发热不明显。
(2)黄疸期:可持续2~6周。尿色加深如浓茶样,巩膜和皮肤黄染。黄疸可逐渐加深,约2周达到高峰。常见肝大,质地软,有轻度压痛及叩击痛。部分病人有轻度脾大。
(3)恢复期:本期平均持续4周。上述症状消失,黄疸逐渐消退,肝脾回缩,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主要表现为:消化道症状(★★)。
3.重型肝炎的临床表现(★★)
①黄疸迅速加深,血清胆红素高于171utmol/L
②肝脏进行性缩小,出现肝臭;
③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活动度(PTA)低于40%;
④迅速出现腹水、中毒性鼓肠;
⑤精神神经系统症状,早期可出现计算能力下降,定向障碍,精神行为异常,烦躁不安,嗜睡,扑翼样震颤等,晚期可发生昏迷;
⑥肝肾综合征,出现少尿甚至无尿,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血尿素氮升高等。
【理解巧记】急性肝炎与重型肝炎如何区别:急性肝炎主要有消化道和黄疸等症状,而重型肝炎出了有上述症状外,同时出现了肝脏缩小、肝臭以及精神行为异常症状等。
【病例】患者,男性,37岁,因近1周食欲减退、上腹部不适、疲乏无力,伴巩膜及皮肤黄染2天入院。既往体健。入院3天后出现嗜睡,有扑翼样震颤,肝未扪及。一血清总胆红素200txmol/L,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150U/L,血清HBsAg(+),此病人的肝炎类型是:急性重型肝炎。
三、辅助检查
(一)血清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是判定肝细胞损害的重要指标。
(二)肝炎病毒病原学(标记物)检测(★★★)
1.甲型肝炎
(1)血清抗-HAV-IgM:是甲肝病毒(HAV)近期感染的指标,是确诊甲型肝炎最主要的标记物。
(2)血清抗-HAV-IgG:见于甲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或既往感染HAV的病人,为保护性抗体。
2.乙型肝炎(★★★)
(1)表面抗原(HBsAg)与表面抗体:HBsAg阳性见于乙肝病毒(HBV)感染.抗-HBs阳性主要见于预防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或过去感染HBV并产生免疫力的恢复者。
(2)e抗原(HBeAg)与e抗体(抗-HBe):HBeAg一般只出现在HBsAg阳性的血清中。HBeAg阳性提示HBV复制活跃,传染性较强.
(3)核心抗原(HBcAg)与其抗体(抗-HBc):HBcAg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如检测到HBcAg,表明HBV有复制。
【理解巧记】抗原(Ag)阳性通常提示病毒感染或病毒复制,有传染性,抗体(Ab)阳性通常提示机体感染后产生免疫力。
(4)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和DNAP:是反映HBV感染最直接、最特异和最灵敏的指标。两者阳性提示HBV的存在、复制,传染性强。
四、预防
为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是应用: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
【病例】孕妇,29岁,既往体健,近1年来发现HBsAg阳性,但无任何症状,肝功能正常。经过十月怀胎,足月顺利分娩1男婴,为阻断母婴传播对新生儿最适宜的预防方法是:乙肝疫苗+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
五、护理措施
1.做好隔离避免传染他人:甲肝、戊肝的病人要进行消化道隔离;乙肝、丙肝和丁肝病人要进行血液体液隔离。
(1)排泄物要使用5%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倾倒(★)。
(2)被污染的物品可在0.5%的洗消净中浸泡30分钟或沸水煮30分钟消毒。
(3)医护人员进行有创检查或操作应注意做好自我防护,一旦出现针刺伤,要挤出伤口的血,并用流动水冲洗,边挤边冲,立即注射高效的免疫球蛋白(★★),检查病毒的抗原与抗体,要以后三月、半年复查。
2.饮食护理
(1).肝炎急性期:宜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
(2).黄疸消退期:可逐渐增加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补充蛋白质,以优质蛋白为主,如牛奶、瘦猪肉、鱼等;碳水化合物,以保证足够热量。
(3).要避免长期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尤其有糖尿病倾向和肥胖者,以防诱发糖尿病和脂肪肝。腹胀者可减少产气食品如牛奶、豆制品等的摄入。禁饮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