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1年前 2166次浏览 中暑

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和(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和(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根据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

中暑类型及其临床表现

热衰竭(中暑衰竭):最为常见,多由于大量出汗→失水、失钠→血容量不足→周围循环衰竭,表现为头痛+头晕+口渴+BP↓+晕厥或意识模糊+体温正常;

热痉挛(中暑痉挛):大量出汗后口渴而饮水过多,导致盐分补充不足→血中钠、氯↓→肌肉痉挛腓肠,表现为肌痉挛,体温多正常;

热射病(中暑高热):高热、无汗、意识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体温>40℃,皮肤干热,无汗,谵妄和昏迷+抽搐+脉搏加快+BP↓;

中暑的治疗原则

迅速降温,补充水、电解质,纠正酸中毒,防治脑水肿等;

热衰竭:纠正血容量不足,静脉补充生理盐水及葡萄糖液、氯化钾;

热痉挛:予含盐饮料,肌肉反复疼痛者可静滴生理盐水;

热射病:物理降温(冰袋或酒精擦浴,肛温降至38℃时暂停降温);药物降温(可与物理降温并用,常用药为氯丙嗪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

抽搐:肌注地西泮10mg或10%水合氯醛10~20ml;

高热伴休克:快推注4℃5%葡萄糖盐水。

另外:保持室温以20~25℃为宜,要有良好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