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考点】
一、胆囊结石
(一)临床表现
主要的临床表现:腹痛,常在饱餐,进油腻食物后,或在夜间发作。主要表现为右下腹阵发性绞痛,疼痛常放射至右肩或右背部,伴恶心呕吐、畏食等。(★★)
(二)辅助检查
B超检查:提示胆囊增大,囊壁增厚,大部分病人可见到胆囊结石影像。
二、胆管结石
(一)病因
1.原发性胆管结石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
2.继发性胆管结石主要为:胆固醇结石。
(二)临床表现
胆管结石的典型症状:急腹痛、寒战高热和黄疸,成为Charcot三联征。(★★)
【理解巧记】考生应理解胆管结石时为什么会出现腹痛、高热和黄疸。胆管结石引起胆管炎时,结石嵌顿于胆总管下端,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出现腹痛;胆管梗阻,胆汁和细菌逆流入肝静脉引起高热;结石堵塞胆管后,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黄疸。
(二)辅助检查
B超检查:可显示胆管内有结石影,近段扩张。
三、胆石症护理措施
1.胆石症病人禁忌使用那些药物止痛:使用吗啡,以免胆道下端括约肌痉挛,使胆道梗阻加重。(★★)
2.“T”形引流管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在改变体位或活动时注意引导管的水平高度不要超过腹部切口高度,以免引流液反流。如观察胆汁引流量突然减少,应注意是否有胆红素沉淀阻塞或蛔虫堵塞,是否管道扭曲、压迫。如有阻塞,可用手由近向远挤压引流管或用少量无菌生理盐水缓慢冲洗,切勿用力推注。
(2)观察记录胆汁的量及性状:胆汁引流一般每天约300~700ml。量过少可能因T形管阻塞或肝衰竭所致;量多可能是胆总管下端不够通畅。正常胆汁呈深绿色或棕黄色,较清晰无沉淀物。颜色过淡,过于稀薄(表示肝功能不佳)、混浊(感染)或有泥沙样沉淀(结石)均不正常。
【理解巧记】“T”形管有两个开口,一端通向十二指肠,一端通向体外,在拔管前试行夹管后,如果胆总管通畅,胆汁可顺利地流入肠道,患者不会出现黄疸。如果胆总管不通畅,夹管后患者会出现黄疸。因此,在拔管前应试行夹管1~2天以判断胆总管是否通畅。
(3)保持清洁:每日更换一次外接的连接管和引流瓶。
(4)拔管:一般术后12~14天,无特殊情况,可以拔除“T”形管。拔管指征为:黄疸消退,无腹痛、发热,大便颜色正常;胆汁引流量逐渐减少,颜色呈透明金黄色,无脓液、结石,无沉渣及絮状物,就可以考虑拔管。拔管前先在饭前、饭后各夹管1小时,拔管前1~2天全日夹管,如无腹胀、腹痛、发热及黄疸等症状,说明胆总管通畅,可予拔管。
【巧记口诀】胆囊炎,胆石症互为因果两个病。右上腹痛肩放射,黄疸呕吐伴发热热。病情长达数天整,墨菲征常阳性。胆石症,呈绞痛,改变体位可减轻。辗转不安出大汗,脉搏快弱呼吸浅。油脂饱餐后发病,突然停止为特征。
【禁用吗啡的情况汇总】
①胰腺疾病和胆道疾病禁用吗啡,以免引起Oddi括约肌痉挛,加重疼痛。
②颅内压增高的病人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
③老年呼吸系统疾病的病人禁用吗啡,以免抑制呼吸。
④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禁用吗啡,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