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以广泛和持续的焦虑或以反复发作的惊恐不安为主要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焦虑症的病因有:1、遗传因素;2、生化苯二氮䓬受体系统异常;3、心理因素。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
广泛性焦虑症泛化且持久、无明显对象的烦恼、过分担心和紧张不安为特征。
精神方面:过分担心而引起的焦虑体验,是核心症状,不能明确意识到他担心的对象或内容,而只是一种提心吊胆、惶恐不安的强烈的内心体验。
躯体方面:运动不安(患者小动作增多、不能静坐、搓手顿足或自感战栗),肌肉紧张(多表现为紧张性疼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心跳加速、胸闷气短、皮肤潮红或苍白、口干、便秘或腹泻、出汗、尿急尿频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阳痿、早泄、月经紊乱。
警觉性增高:对外界过于敏感、注意力难以集中、易受干扰、难以入眠、睡眠中易于警醒、情绪激惹、易出现惊跳反应。
另外: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常合并疲劳、抑郁、强迫、惊恐发作及人格解体等症状,但不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惊恐障碍
惊恐障碍又称急性焦虑障碍,伴濒死感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突然出现,历时5~20分钟,自行缓解。发作后一切正常、不久后可再发作。
惊恐发作(突发恐惧,难以自控)
日常各种活动时,突然出现强烈的恐惧感,感到自己马上就要失控(失控感)、即将死去(濒死感),这种感觉使患者痛苦,难以承受,伴有冷汗、头晕、震颤、面部潮红或苍白、手脚麻木、胃肠道不适等自主神经症状。
患者会呼救、惊叫或逃离所处环境。有些患者有现实解体、人格解体等痛苦体验。一般发作突然,10分钟内达到高潮,往往不超过1小时即可自行缓解,患者意识清醒,事后能够回忆。
回避及求助行为
在发作时的极度恐惧感使得患者做出各种求助行为。包括向周围人群和医疗机构求救。
担心再次发作被围观的尴尬,而采取明显的回避行为,如不去热闹的地方,不能独处,甚至不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预期焦虑
大多数患者会一直担心是否会再次发作、什么时间会再次发作、下次发作在什么地点等,从而在发作间期表现为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等明显的焦虑情绪。
焦虑症的药物治疗
苯二氮䓬类:使用广泛,有效。常用的药物有地西泮、阿普唑仑、劳拉西泮、氯硝西泮。缺点是长期大剂量可引起药物依赖和突然撤药时出现戒断症状。
丁螺环酮:对广泛焦虑障碍有效,但起效较苯二氮䓬类慢,较少产生药物依赖和戒断症状。
抗抑郁药物:对负性情绪和认知症状较苯二氮䓬类为佳。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焦虑症的心理治疗主要有
心理教育:
教给病人本病的性质,让病人对疾病具有一定的自知力,可降低病人对健康的焦虑,增进在治疗中的合作,坚持长期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包括焦虑控制训练和认知重建。采用想象或现场诱发焦虑,然后进行放松训练,可减轻紧张和焦虑时的躯体症状。对导致焦虑的认知成分,运用认知重建,矫正病人的歪曲认知,进行矫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