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核心考点】

1.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产物,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人际关系的基本特点

2.复杂性:人际关系的复杂性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人际关系是多方面因素联系起来的,且这些因素均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另一方面,人际关系还具有高度个性化和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特点。

3.多重性:所谓多重性是指人际关系具有多因素和多角色的特点。

4.多变性:人际关系随着年龄、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发展变化。

5.目的性:在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均具有不同程度的目的性。

【核心考点】

1.护患关系的性质与特点(★★)

(1)护患关系是帮助系统与被帮助系统的关系:在医疗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与患者通过提供帮助和寻求帮助形成特殊的人际关系。

(2)护患关系是一种专业性的互动关系:护患关系不是护患之间简单的相遇关系,而是护患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专业性互动关系。

(3)护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工作关系:治疗性关系是护患关系职业行为的表现,是一种有目标、需要认真促成和谨慎执行的关系,并具有一定强制性。

(4)护士是护患关系后果的主要责任者:作为护理服务的提供者,护士在护患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其言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护患关系的发展趋势。因此,一般情况下,护士是促进护患关系向积极方向发展的推动者,也是护患关系发生障碍的主要责任承担者。

(5)护患关系的实质是满足患者的需要:护士通过提供护理服务满足患者需要是护患关系区别于一般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2.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1)主动一被动型:此模式的特点是:"护士为患者做治疗",模式关系的原型是为母亲与婴儿的关系。在此模式中,护士常以“保护者”的形象出现,处于专业知识的优势地位和治疗护理的主动地位,而患者则处于服从护士处置和安排的被动地位。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此模式主要适用于不能表达主观意愿,不能与护士进行沟通交流的患者,如神志不清、休克、痴呆以及某些精神病患者。

(2)指导一合作型:此模式的特点是“护士告诉患者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模式关系的原型为母亲与儿童的关系。在此模式中,护士常以“指导者”的形象出现,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护理方案和措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患者处于“满足护士需要”的被动配合地位,根据自己对护士的信任程度有选择地接受护士的指导并与其合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急性患者和外科手术后恢复期的患者。

【病例】患者女性,28岁,因下腹剧烈疼痛就诊。入院后诊断为异味妊娠,行输卵管切除术。术后护士应采取的呼唤模式为:指导-合作型。

(3)共同参与型:此模式的特点是“护士积极协助患者进行自我护理”,模式关系的原型为成人与成人的关系。在此模式中,护士常以“同盟者”的形象出现,为患者提供合理的建议和方案,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护理,积极参与护理活动,双方共同分担风险,共享护理成果。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此模式主要适用于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慢性疾病患者

【理解巧记】主动-和被主动模式相当于圣湖中父母与婴儿,婴儿没有自主能力,完全由父母做主,所以主动-被动模式主要适用于昏迷、婴幼儿、全麻等病人;指导一合作型模式相当于生活中的父母与儿童,主要由父母做主,但父母也会考虑儿童的想法,所以指导.合作型模式主要适用于病情较重,但神志清醒的病人;共同参与型模式相当于成人与成人,双方共同决定,所以此模式主要适用于慢性病人和受过良好教育的病人。

3.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

(1)初始期:亦称熟悉期,是护士与患者的初识阶段,也是护患之间开始建立信任关系的时期。此期的工作重点是建立信任关系,确认患者的需要。

(2)工作期:是护士为患者实施治疗护理的阶段,也是护士完成各项护理任务、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主要时期。

(3)结束期:经过治疗和护理,患者病情好转或基本康复,已达到预期目标,可以出院休养,护患关系即转入结束期。此期工作重点是与患者共同评价护理目标的完成情况,并根据尚存的问题或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对策。

【病例】一位护士正在为一位即将出院的术后患者进行出院前的健康指导。此时呼唤关系处于:结束期。

关键字:护理工作中的人际关系